欢迎来到2025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展 北京展 深圳展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北京医疗器械展 外骨骼机器人从百万天价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25-8-1 12:56: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开栏语:作为全球最前瞻的融合创新方向之一,北京亦庄正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赛道上提速快跑。当前,北京亦庄已汇聚300余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产业链规模突破百亿元,占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的半壁江山。融媒体中心推出“机器人在亦庄”系列报道,走进企业,共同见证在开放场景与庞大需求的强力驱动下,北京亦庄正加速成为孕育机器人产业未来、连接全球市场的创新策源地。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让截瘫人士能站起来行走,助行机器人帮老人更好上下楼梯,足底压力检测系统快速评估跌倒风险并制定训练方案……在2025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上,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艾机器人”)将这些科幻般的技术变为现实。

大艾机器人创始人帅梅说:“从医疗康复场景到消费场景,我们已布局医疗康复和增强型两大外骨骼机器人板块,价格从百万级降到万元甚至千元级别,服务了全国数百家康复机构与数十万人群。”

破冰

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外骨骼机器人

在2010年前后,国外已有外骨骼技术,但没应用到医疗领域。于是帅梅率先投入医疗康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自主研发中,引领、开创了国内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及全球创新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方向。

科研的冷板凳坐了很多年,终于迎来破冰时刻。2017年,就在大艾机器人成立的第二年、也是企业迁入北京亦庄的那年,大艾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被评定为北京市首个二类创新医疗器械,也是实行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审评审批政策后全国第一个二类创新医疗器械,能为截瘫、偏瘫、脑瘫等“三瘫”及老年人等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仅隔一年,大艾机器人推出的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认证,获准上市。

进化

从医疗康复到全民普惠

最初获证的是“治疗王”艾动系列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针对截瘫等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肌张力高、肌肉挛缩等问题,患者通过穿戴辅助训练重建神经功能。此后,大艾机器人又推出“智能王”艾行系列AI外骨骼机器人,通过AI技术智能、精准助力,提升行走安全。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改进,大艾机器人推出普惠化产品“艾家”系列,使得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价位由以往的近百万元降低到十万元以下。今年,大艾机器人又推出消费级产品神行系列,能帮老人、户外爱好者走得快、走得省力,避免关节损伤,价格可达千元级别。

△截瘫患者借助外骨骼机器人完成火炬传递。

外骨骼机器人研发涉及工程设计、人体力学、运动学、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人机结合、仿人行走更是机器人领域的顶级挑战。厚积薄发的大艾机器人迎来众多高光时刻:承担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科技部“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等成果转化项目,两位截瘫患者借助该企业的外骨骼机器人打破了国外15天依靠外骨骼机器人完成马拉松的纪录,穿戴其外骨骼机器人的火炬手在冬奥会中走着完成火炬传递……

未来

神经重塑、AI成为发展关键词

如今,大艾机器人已拥有7个系列十余款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产品已应用至全国300余家医院。帅梅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北京亦庄的产业政策、资金支持和对接平台,如这次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给了我们很多精准支持。”

据帅梅透露,接下来,神经重塑和AI将成为大艾机器人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外骨骼机器人能帮人模拟正常人的行走步态,在迈步过程中带动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配合足底压力刺激和视觉反馈,帮助大脑重建“还能走”的神经通路,这不仅锻炼了肌肉,还可能唤醒沉睡的神经连接。而AI技术能让外骨骼机器人精准感知穿戴者的运动意图和步行情况,为传统的康复模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中国有数千万因神经损伤导致的偏瘫、截瘫、脑瘫等行走功能障碍人士,人口老龄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同时根据市场数据测算,预计2030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的户外市场空间也将达到700亿元规模。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潜力巨大。”帅梅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医疗康复机器人的领航企业,通过科技助行,给失去行走能力的人带去希望,让站立和行走不再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编辑:徐祎

作者: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来源:北京号,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

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